農業(yè)現代化,關鍵是農業(yè)科技現代化。“三夏”是全年農業(yè)生產首個大忙時節(jié)。我國各地夏收時間差異較大,面對夏收緊迫的時間窗口,要想收得快、收得好,各地加大了農業(yè)機械的使用,通過科技賦能,讓多樣化的智慧農機助力搶收搶種。在廣袤的田間地頭,各類智慧農機、無人機在麥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,為糧食豐收注入了科技力量。從安裝智能輔助駕駛儀的收割機,到點亮麥收現場的無人機,再到其他一些科技裝備的應用,科技正轉化為守護豐收的生產力。
智能農機提升工作效率。夏收被稱為“龍口奪糧”攻堅戰(zhàn),小麥的成熟期極短,不過三五天。為提高搶收效率,各地農業(yè)部門投入大量人力沉到一線,統(tǒng)計每天小麥成熟區(qū)域面積和收割進展,確保小麥成熟一塊,搶收一塊,全力保障顆粒歸倉。我國農機裝備加快迭代升級,今年夏收全國投入聯(lián)合收割機80多萬臺,其中跨區(qū)作業(yè)的超20萬臺,國產9至10公斤/秒大喂入量聯(lián)合收割機已成為跨區(qū)主力機型;單機日均收獲面積達80畝,效率比5年前提高了30%以上。尤其是各地裝上智能輔助駕駛儀,農機手駕駛收割機沿著需要收割的麥田走一周畫個圈后,系統(tǒng)自動統(tǒng)計收割面積,智能生成相應作業(yè)路徑。有了智能輔助駕駛儀,不僅農機手可以輕松進行操作,智能收割的效果也比普通人工收割得好、效率高些??萍寄芙档娃r機手的勞動強度,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工作效率。
智慧平臺整合農機資源。往年,由于人工統(tǒng)計信息的滯后和不準確,一些地方往往導致有的麥田旁邊農機扎堆,而急需收割的麥田里卻找不到農機,農機的扎堆和閑置成為農業(yè)部門急于攻克的難題。對此,一些地方把每臺農機的位置和作業(yè)信息實時傳送到智慧信息平臺,科學調度,避免農機浪費。一些地方推出農機云,只要農機裝上智能終端,農機信息輸入平臺,就可以實現作業(yè)需求與農機分布的精準匹配。平臺上不僅有每臺農機的分布情況,同時還有它的實時作業(yè)軌跡和作業(yè)面積,農機信息實時更新,麥收訂單及時推送。同時農機云支撐手機終端的是后臺“智慧大腦”的調度,夏收時節(jié),農業(yè)機械技術中心實時更新氣象預警、收割進度、收割熱力等信息,AI大模型會對作業(yè)進度慢和農機數量不足的區(qū)域給出調度建議,提高搶收效率。使用農機云之后,“三夏”麥收時間大幅減少。
應急照明保障夏收進度。夏收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(zhàn),面對暴雨預警,夜間成為一個戰(zhàn)場。為助力夜間搶收,今年多地都運用科技力量保障了應急照明需求。面對可能出現的暴雨,各地農業(yè)、氣象、電力部門啟動搶收應急預案,緊急從周邊調用車載移動式應急照明燈、大功率照明無人機等設備連夜搶收保夏糧。在廣袤的麥田里,天上無人機在麥田上方照明,地上收割機在來回穿梭,這種為收割機照明的無人機使用在當地收割作業(yè)中,通過使用線纜傳輸的方式連接無人機與地面電源提供動力來源,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,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無人機照明提供電源。連續(xù)實施夜間無人機照明搶收,白天黑夜連軸干,確保了小麥全部收割。為了給農戶夜間搶收提供大范圍的照明,供電技術員回通過無人巡航機為農戶提供無人機照明。(張繼)
- 2025-06-23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讓青春在智能制造中閃耀光芒
- 2025-06-23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讓促進就業(yè)的政策“組合拳”更密實
- 2025-06-23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在數據共享中減輕基層干部負擔
- 2025-06-23【地評線】飛天網評:做好民生工作要用心用力用情






